生物质型煤的制备及微观结构分析
-
2015年 第01期
- 536
- 477
- 在线阅读
- 全文下载
作者:
杨凤玲
韩海忠
曹希
张培华
李毓婷
程芳琴
单位:
山西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平朔煤矸石电厂;国家环境保护煤炭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摘要:
为解决生物质刚性造成生物质型煤膨胀开裂的难题,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生物质秸秆,将发酵改性后的生物质作为添加剂与粉煤按一定比例掺混,冷压成型制得生物质型煤。分析了生物质发酵改性前后形态、结构、发热量的变化,研究了发酵改性生物质对型煤强度、热稳定性的影响,确定生物质型煤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发酵改性后生物质质地密实,膨胀压缩性能得到改善,活化后大粒径为互相缠绕、团聚的丝状物,小粒径铺展效果较好,且具有包覆性;发酵使秸秆组织变得疏松,秸秆茎特有的2230 cm-1红外峰值消失,有利于煤粒与生物质结合,避免了生物质具有刚性造成型煤膨胀开裂;改性前后发热量变化较小,为0.07 k J/g。生物质型煤最佳配比为:煤炭80%,发酵生物质15%,膨润土5%;制得型煤的抗压强度达到1.4 MPa,落下强度高达98.65%,热稳定性达88.4%,工业分析符合DB 13/1055—2009《洁净型煤》要求。
关键词:
生物质
发酵
型煤
微观结构
图表:
--
相关文章:
--
引用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