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CSCD)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

期刊简介

  • 主管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办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煤炭工业洁净煤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编

    解强

  • 刊期

    月刊

  • ISSN

    1006-6772

  • CN

    11-3676/TD

通知公告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4年 第05期

水蒸气在褐煤孔隙中的吸附行为:试验研究与分子动力学模拟

2024年 第05期
236
104
在线阅读
全文下载
作者:
王成勇
邢耀文
王市委
陈鹏
李吉辉
桂夏辉
单位:
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机械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摘要:

深入理解水在褐煤上的吸附是褐煤干燥提质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低温氮吸附/脱附试验分析了褐煤的含氧官能团和孔隙结构,利用水蒸气吸附/脱附试验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探究了水蒸气在褐煤孔隙中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褐煤样品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和较多的微孔、中孔(孔径约2nm),为水蒸气提供了吸附位点和吸附场所。水蒸气在煤样上的吸附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相对蒸气压(P/P0)<0.21,水分子直接吸附于含氧官能团上,此时的吸附速度最大;第2阶段(P/P0=0.21~<0.71),水分子与已吸附的水分子相互作用,促使水团簇逐渐生长;第3阶段(P/P0≥0.71),水团簇填充孔隙,并发生毛细凝聚,此时的吸附速度略大于第2阶段。根据Dent模型对水蒸气吸附等温线的拟合结果,吸附类型属于多级吸附,包括初级吸附(第1阶段)和次级吸附(第2、3阶段)。初级吸附能(-48.77kJ/mol)显著大于水的液化热(EL=-43.99kJ/mol),而次级吸附能(-42.28kJ/mol)略小于EL,表明吸附于褐煤的水呈液态。水蒸气脱附过程存在明显的脱附迟滞现象,表明水蒸气吸附稳定,较难去除,其中高压迟滞发生在P/P0≈0.4~0.9,主要由毛细凝聚和“墨水瓶”效应引起;而低压迟滞发生在P/P0<0.4,由水分子与含氧官能团间强相互作用引起。MD模拟结果与水蒸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结果一致,水分子优先吸附在孔隙中,与孔隙壁的含氧官能团形成氢键,且其扩散系数(2.98×10-5cm2/s)与液态水的分子扩散系数相近。

关键词:
褐煤
孔隙结构
含氧官能团
水蒸气吸附
Dent模型
分子动力学模拟
作者简介:
王成勇(1987—),男,四川泸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E-mail:wangchengyong87@163.com
图表:
相关文章:
--
引用格式:
王成勇,邢耀文,王市委,等.水蒸气在褐煤孔隙中的吸附行为:试验研究与分子动力学模拟[J].洁净煤技术,2024,30(5):162-171.
版权所有©《洁净煤技术》编辑部
京ICP备05086979号-1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3区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邮箱:jjmjs@263.net
电话:010-87986451或87986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