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规模的高温沉降炉中进行六安煤(LA)、RDF以及稻壳(DK)的单烧和共烧实验,探究共烧过程中不同RDF和稻壳掺混比例对PM1、PM1-10 (particulate matters, PMs) 生成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独燃烧RDF时PM1排放量最多(4.85mg/g-fuel),单独燃烧稻壳时PM10排放量最多(23.37 mg/g-fuel)。共烧过程中,添加5wt%RDF+7.5wt%DK及5wt%RDF+20wt%DK时的PM1、PM1-10排放量均明显低于计算值,且后者减少程度最高,PM1、PM1-10的减少量分别为62.75%、66.96%,说明共烧过程中颗粒物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且该交互作用的强弱与掺混比相关。通过热力学平衡计算以及飞灰粒子的XRF、XRD、SEM-EDS分析,得出共烧过程中液相物质生成量较煤单独燃烧时增多5%-47%,大量液相物质的产生促进了粘性粒子的生成,其中富有粘性的Ca/K-Si-Al具备捕获细小颗粒和碱金属及碱土金属蒸汽的能力,可以有效促进飞灰细颗粒向粗模态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