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确轧钢油泥在回转窑内中的结圈原因和结圈特性,采用一种氧化球团回转窑结圈特性评价方法,对轧钢油泥在不同工况下的黏结行为进行研究,并通过灰熔融温度、粉末X射线荧光光谱(XRF)、粉末X射线衍射光谱(XRD)、块状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对结圈物的物相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测试。以结圈指数和黏附指数为评价指标,考察了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轧钢油泥在耐火砖表面黏结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轧钢油泥的结圈指数和黏附指数随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的增加而增加;1 150~1 250 ℃时增长速度最快,与实际回转窑中主要结圈物情况相吻合,间接证实了该方法对评价结圈行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结圈物的矿相晶粒粗大、结构不均匀、空隙较多,单个颗粒晶体分布明显且表面主要呈熔蚀状,整体上多晶粒关联性的结晶程度不高。轧钢油泥回转窑结圈主要是Fe2O3固相固结反应,余下的少量杂质生成了低熔点物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铁晶粒的迁移,加剧了结圈行为,这与XRD检测到的结圈物的物相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等铁氧化物和低熔点物质相吻合。灰熔融温度测试中结圈物的变形温度和软化温度总体上升,进一步证明氧化环境下二次生成的Fe2O3和生成的Fe3O4再结晶作用使结圈物强度更高且不易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