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CSCD)来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

期刊简介

  • 主管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办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煤炭工业洁净煤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编

    解强

  • 刊期

    月刊

  • ISSN

    1006-6772

  • CN

    11-3676/TD

通知公告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0年 第06期

气化滤饼中碳赋存形态及循环掺烧可行性研究

2020年 第06期
314
362
在线阅读
全文下载
作者:
李金凤
单位:
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煤气化技术作为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利用的重要技术,其无机组分约占20%,主要以气化灰渣(气化滤饼和粗渣)形式外排,其中气化滤饼碳含量达20%~50%,是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瓶颈,由于缺乏对碳微观物化性质的深入分析,导致脱碳效率低、成本高,主要以堆存方式处理,造成环境污染。针对上述问题,以内蒙古某公司气流床气化得到的气化滤饼为研究对象,采用XRD谱图精修、粒度仪、扫描电镜、碳硫分析仪、热重分析仪以及灰熔点分析仪等对气化灰渣的元素/矿相组成、碳结晶度、碳在不同粒度中的分布规律、碳与无机相赋存形态和微观形貌、碳失重范围以及气化滤饼的反应活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气化滤饼中碳主要以反应活性较高的无定型碳和惰性的石墨碳2种形态存在,其比例分别为92.94%和7.06%,其赋存形态主要是由煤种和气化条件决定;气化滤饼中碳赋存形态包括单独存在的絮状碳颗粒、与无机组分熔融的不规则颗粒,且细颗粒中含碳量高,粗颗粒中无机组分含量高;500~700 ℃热重分析的失重高达27.38%,与碳硫分析和马弗炉烧失量结果较为一致,说明该部分烧失部分主要是碳的高温热解导致;通过分析灰熔融温度,发现软化温度在1 130 ℃,流动温度在1 247 ℃,在煤气化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用于循环掺烧实现碳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

关键词:
煤气化
气化滤饼
基础物性
反应活性
高效脱碳
作者简介:
李金凤(1984—),女,天津人,工程师,从事环保管理工作。E-mail:87557455@qq.com
图表:
相关文章:
--
引用格式:
--
版权所有©《洁净煤技术》编辑部
京ICP备05086979号-1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3区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邮箱:jjmjs@263.net
电话:010-87986451或87986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