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勇;
阐述了双欣矿业选煤厂主要存在大块矸石易滚落,尖角大块矸石易损坏输送设备,大量大块原煤导致设备超负荷运行等问题。通过分析SSC分级破碎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说明其具有制造简单、维修方便、低能耗、低成本、高破碎能力和经久耐用等优点。因此,双欣矿业选煤厂采用1台SSC1000破碎机用于控制出井原煤粒度,并设计破碎机的安装方式及位置。将分级破碎机安装在主井输送带机头与去往筒仓输送带机尾间的溜槽中部;通过建造钢结构支架将破碎机架高3.5 m,进出破碎机的溜槽均有足够高度进行角度和位置的调整;将破碎机的滑轨垂直于转运输送带布置,将破碎机的行走轨道延伸至厂房外;设置填补破碎机移除后的溜槽作为煤流通道。最后对SSC分级破碎级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完成后,原煤中+300 mm块煤及矸石完全消除,原煤砸穿输送带和滚落现象得以控制,每年可增加产值200万元以上。
2013年04期 v.19 1-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阅读次数:694 ] - 张瑞文;张信龙;王成江;唐利刚;
通过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粒度组成和可选性评定对霍尔辛赫选煤厂原煤性质进行分析。说明原煤属低灰~低中灰分煤,以低中灰分煤为主,低挥发分,特低硫~低硫煤,高热值~特高热值,易磨~极易磨,对CO2反应性较低,中等结渣的贫煤;煤质较脆,易碎,不易泥化;块煤-1.7 g/cm3为中等可选;末煤-1.6 g/cm3为易选,末煤-1.8 g/cm3为中等可选。根据选煤厂产品结构,确定采用块煤、末煤分别入选的方式,入选粒度上限为100 mm。通过对比分选工艺,最终制定了适合霍尔辛赫选煤厂煤质特点的选煤工艺:100~13 mm块煤重介浅槽排矸,13.00~0.75 mm末煤预先脱泥有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0.75~0.10 mm粗煤泥螺旋分选,-0.10 mm细煤泥浓缩压滤回收后干燥。最后分析了霍尔辛赫选煤厂工艺流程特点,说明其具有块煤、末煤分别入选,工作浓缩机和事故浓缩机并联布置,工艺系统灵活等优点。
2013年04期 v.19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阅读次数:887 ] - 杜颖峰;
阐述了重介质浅槽分选机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潘三选煤厂主要存在合格介质循环泵设计选型偏大、上升流工艺不完善,浅槽管道布置不合理、上升流流量难以稳定控制,管路扬程大、循环介质泵工况点偏离最大效率工作区等问题。通过在原上升流管道加一路放料管、同时安装配套闸阀和数显压力表,调整上升流压力为0.033 MPa、保证槽内煤颗粒按密度分选,稳定悬浮液浓度、确定前部漏斗上升流压力为0.040 MPa,控制管道闸阀及压力表、确保压力准确,检查浅槽分选机运行状况、保持上升流压力的连续性等措施对选煤厂上升流工艺进行优化改造。改造后,选煤厂矸中带煤情况得到遏制,提高了精煤产率;实现了手动无极调节上升流流量,降低了分选密度和磁铁矿粉用量;每月增加销售收入300余万元,提高了选煤利润。
2013年04期 v.19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阅读次数:770 ] - 柳建华;
通过对弛张筛的优势分析,发现其具有筛孔不易堵塞,筛分效率高,处理量大,动负荷小,功耗少,噪音低等优点。全入选选煤厂主要存在煤泥水处理系统负荷大、末煤系统稳定性低、脱介效果差、末原煤洗选后提质效果不明显、煤泥黏度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郭家湾选煤厂洗选工艺进行再优化。根据选煤厂煤质特点,结合弛张筛优势,提出4种洗选方案:全入选、末煤50%入选、6 mm弛张筛脱粉、3 mm弛张筛脱粉,并对各方案的产品平衡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对比了4种方案的产品产率和经济效益,说明末煤6 mm弛张筛深度分级脱粉洗选可减少原煤入选量,降低加工成本;降低煤泥产率,提高洗选系统稳定性;降低项目投资,实现收益最大化。因此,确定采用6 mm弛张筛脱粉方案对郭家湾选煤厂洗选工艺进行再优化。
2013年04期 v.19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阅读次数:674 ] - 王凤红;庞建业;王大国;
唐口选煤厂跳汰车间存在工作单一,加工能力与矿井处理能力不配套,原煤质量差及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根据选煤厂煤质特性及产品结构,通过对比两产品、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和干扰床分选机(TBS)、煤泥重介旋流器的主要性能特点,确定选煤厂新工艺为:50.0~0.5 mm选前脱泥有压两段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配合实时密控系统监测、调节;0.5~0.3 mm煤泥采用重介有压三产品旋流器分选。改造后,选煤厂精煤产率提高3%,矸石带煤降至1%以下,提高了选煤效率和产品价值;简化了煤泥回收系统,介耗降至1.5 kg/t以下,降低了30%左右;产品回收率大幅提高,经济效益明显;生产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化,与改造前相比,每班减少6人。
2013年04期 v.19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阅读次数:668 ] - 刘志勇;
分析了XMZ-750型压滤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说明其存在过滤时间长、脱水效率低、故障率高、维修成本高等问题。鉴于KMZG450/2000-U型高效快开式压滤机具有设计先进、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处理量大等优点,屯兰选煤厂选用4台KMZG450/2000-U型高效快开式压滤机及辅助设备对原系统设备进行改造。改造后因压滤机拉梁裂缝导致的安全隐患彻底消除,减少6台(套)设备,缩减岗位人员4名;压料效率提高4倍以上,滤饼含水率降至18%以下,设备自动化水平提高,循环水质量浓度由13 g/L降至9 g/L以下;改善了重介系统分选效果,精煤产率提高0.5%,介耗降低8%;每年增加利润2535万元。最后从操作及维护保养、加强岗位间联系和优化管路设计三方面对高效快开式压滤机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在滤液槽内加装液位传感器,连通入料桶底部、实行依次开机,减少吹风管路长度和弯头,在末端加气水分离器,加装双轨抽拉式活动护罩等措施可进一步完善高效快开式压滤机的性能。
2013年04期 v.19 21-2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阅读次数:622 ] - 赵海洋;
分析了大同侏罗纪低阶煤泥粒度组成,说明煤样泥化不严重,煤样粒度组成对浮选有利。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煤泥表面性质进行研究,说明煤泥含有较多石英,表面含氧基团主要是C—OH和—COO,这2个基团均显示较强亲水性,对煤泥浮选不利。通过煤泥浮选试验,探讨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胺对煤泥浮选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以煤油为捕收剂,仲辛醇为起泡剂进行浮选时,加入少量十二胺可降低药剂总量,提高煤泥表面疏水性,改善煤泥浮选效果;确定最佳药剂用量为:仲辛醇200 g/t,组合捕收剂1000 g/t,其中十二胺质量分数为5%,此时精煤产率、尾煤灰分、可燃体回收率和浮选完善指标分别比纯煤油提高了7.11%,13.47%,7.77%和3.69%。
2013年04期 v.19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阅读次数:836 ] - 范玮;
以某选煤厂煤泥水为例,选用聚丙烯酰胺(PAM)为絮凝剂,对高浓度煤泥水进行絮凝实验,研究了加药量与煤泥沉降速度的关系;分析了强、弱搅拌速度和时间对煤泥絮凝效果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了实验煤样煤泥水沉降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PAM加药量为0.10%时,煤泥平均沉降速度最大为0.58 mm/s;强搅拌速度150 r/min,强搅拌时间40 s,弱搅拌速度80 r/min,弱搅拌时间60 s时,煤泥絮凝效果最好。最后在最优絮凝条件下计算了絮体的分形维数,强、弱搅拌强度下的分形维数Df分别为1.5737,1.7034,说明实验所得最佳强、弱搅拌强度合理,2种搅拌方式的结合有利于煤泥的絮凝沉降。
2013年04期 v.19 29-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阅读次数:794 ] - 郝春建;徐世辉;吴林;姬吉星;
分析了城郊选煤厂末原煤生产控制情况,说明其主要存在末原煤掺矸不均,影响原煤煤质;斗子提升量低,设计安装角度大,导致末原煤质量严重过剩;系统维护、检修安全隐患高;掺配系统反应滞后,质量控制能力差;设备多,动力消耗大、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实施末原煤掺配系统改造、末原煤产品质量自动控制改造、煤质异常时末原煤均质化实施方案3项措施,实现了数字化、自动化控制代替人为控制,稳定了末原煤生产质量,消除了安全隐患,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末原煤质量过剩问题,有效进行极限化管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改造后,选煤厂增加效益2169万元,末原煤均质化生产技术延伸至全国后,可增加收入24.73亿元,经济效益显著。
2013年04期 v.19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阅读次数:722 ]
- 李永伦;高山松;李克健;
对不同惰质组分含量的上湾煤样进行了高压釜煤液化实验。在反应温度440~465℃,氢初压7~11 MPa条件下,研究了5种不同惰质组含量的上湾煤的液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40~465℃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除惰质组含量最高的5号煤样在温度高于465℃时转化率开始下降以外,其余不同惰质组含量的4种煤的转化率、油产率、气产率和氢耗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沥青烯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氢初压的增加,不同显微组含量的煤的转化率和油产率增加,沥青烯产率减小。惰质组含量越高,煤的转化率和油收率越低。
2013年04期 v.19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阅读次数:666 ] - 张桂玲;杜丽伟;刘烨炜;
低阶煤的内水高、含氧官能团多、可磨性差等特点导致其成浆浓度低,不利于后续以低阶煤水煤浆为原料的气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内蒙古1号,2号煤样为研究对象,对比了采用普通制浆工艺与分级研磨制浆工艺制备的水煤浆的各种性能。结果表明:分级研磨制浆工艺不仅显著提高了2种煤浆-0.075 mm粒级含量。且当固定浆体表观黏度为1200 mPa.s、粗粉与细粉质量比为70∶30时,2种煤样所制水煤浆的最高成浆浓度分别为61.39%和58.52%,比普通制浆工艺所制水煤浆的最高成浆浓度分别提高了3.92%和3.94%,成浆浓度的显著提高有利于后续的水煤浆气化。
2013年04期 v.19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阅读次数:885 ] - 靳志伟;唐镜杰;张尚军;王振宙;杨海晶;张康;
煤层气化是将地下煤层进行有控制的燃烧来获取清洁燃气的技术。本文针对煤层气化过程的特点,利用自行设计的气化实验平台,研究气化剂流量、温度、原煤粒径对大尺度煤焦-水蒸气气化反应碳转化率和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水蒸气流量的增加,同一反应时间内煤焦碳转化率增加,气化反应速率也增大。原煤粒径对其气化反应性的影响显著,但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气化温度的升高,煤焦固定碳达到相同碳转化率所需时间逐渐缩短。反应速率常数k随温度升高逐渐变大,反应级数随温度升高降低。实验结果为煤层气化现场实验工艺条件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2013年04期 v.19 59-6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阅读次数:916 ] - 姜元博;孙策;李克健;邹滢;高山松;
采用高温裂解燃烧/离子色谱法建立了测定煤直接液化产品微量氯含量分析方法。样品在高温裂解燃烧炉燃烧,其中氯化合物生成HCl气体或Cl2,经水吸收形成含Cl-的水溶液,离子色谱测出水溶液中的Cl-含量,进而计算出样品中的氯含量。优化的测定条件:燃烧炉温度1300℃,燃烧时间10 min,载气流速1.5 mL/min,样品进样量为0.10~0.16 g。2种不同添加量加标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106.61%和94.82%,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4%和0.18%。通过对多种煤直接液化产品氯含量分析,获得了煤液化产品中氯含量分布信息。
2013年04期 v.19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阅读次数:745 ] - 朱豫飞;
针对国内外烟煤直接液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用煤油共炼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原理,阐述了煤油共炼技术的优越性。在研究了国内外已经公开的煤油共炼技术的基础上,按照煤和油的结合方式、油在煤转化过程中作用的不同将煤油共炼技术划分为四类,着重讨论了每一类技术的基本思路、目的、优点、局限性以及适用范围,并给出了每类技术的典型代表,同时举例说明了应用效果。最后指出了在发展新的煤油共炼技术和选用煤油共炼技术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2013年04期 v.19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阅读次数:662 ]
- 胡潮;
目前燃煤电厂入厂煤煤种多变,劣质煤比例变大,导致锅炉实际燃烧煤质和设计煤质差异较大,对锅炉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较大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研究了配煤技术中挥发分、硫分、发热量、灰熔融性4种煤质指标的线性可加性,从配煤的煤质线性可加性对锅炉安全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配煤技术能满足电厂锅炉安全、经济运行,配煤挥发分、硫分、发热量等指标存在线性可加性,煤质相近的煤混配后配煤的煤质指标与单煤种的煤质指标线性关系较为明显,而灰熔融性不具备线性可加性,可以根据相关煤质指标建立配煤专家系统,实现电厂配煤的效益最大化。
2013年04期 v.19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阅读次数:852 ] - 何海军;李小炯;
为了更好地利用煤粉工业锅炉,使其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从运行特点和经济效益两方面与传统链条锅炉进行了对比。从工艺设计、本体结构、系统布置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对煤粉工业锅炉的运行特点进行说明。经济性分析方面,以某企业锅炉为例,分析了煤粉工业锅炉的燃料和运行成本。结果表明:煤粉工业锅炉经济性和市场适应能力均较强,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为煤粉工业锅炉的市场推广提供了参考。
2013年04期 v.19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阅读次数:772 ] - 许邦;初茉;张慧慧;王芳;刘立新;
从热解特性、热解机理两方面对煤直接液化残渣热解研究现状进行介绍与分析。总结出煤直接液化残渣的最佳热解温度区间及残渣各组分与煤单独热解时均具有抑制挥发分析出的趋势。基于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热解历程,认为直接液化残渣黏度大,热态流动性差是其中低温传统热解放大化实验中的主要障碍之一。提出采用与低阶煤催化共热解,在发挥液化残渣与煤共热解过程中的供氢优势的前提下对中间产物进行催化重整,以期获得较高的油收率与品质较好的油品,拓展液化残渣的加工利用方式,最终实现液化残渣的高附加值利用。
2013年04期 v.19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阅读次数:835 ] - 贾传凯;石磊;苏华罕;
为解决国内制浆原料煤逐渐短缺的问题,分析了进口煤炭资源中澳大利亚煤炭的储量、产量、出口量等情况。发现通过与澳大利亚煤炭公司签订长期煤炭交易合同,无论从煤价、煤炭运输价格及关税方面都有优惠,有利于解决国内煤炭资源短缺和煤价较高的问题。通过气煤成浆性实验和工业性生产实验,发现澳大利亚煤煤质优异,可将其与国内平一煤进行配煤实验。结果表明:当两者的收到基质量比为1∶1时,制得的水煤浆浓度可达64.5%以上,黏度小于1400 mPa.s,热值大于17.562 MJ/kg,达到商品浆制浆要求,可以作为生产水煤浆的制浆煤种。
2013年04期 v.19 85-8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阅读次数:691 ]
- 郭欣;
榆神矿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接壤地带,生态环境脆弱,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将加速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在矿区大规模开采前,科学认识煤炭开采与水资源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榆神矿区主要可采的2-2煤层开采后可能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别采用理论计算法、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力学模型和基于岩层力学性质的煤炭开采数值模拟法3种方法进行了计算。对不同方法计算出的结果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基于岩层力学性质的煤层开采数值模拟计算出的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相比其它几种方法更合理、更科学。
2013年04期 v.19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阅读次数:641 ] - 田陆峰;
焦化废水是煤热解干馏、荒煤气回收净化和化产品回收精制等炼焦过程产生的废水的统称,其中含有大量污染物,严重污染环境。较成熟的焦化废水处理技术有物理化学法、生物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分别包括絮凝法、吸附法、烟道气处理法和萃取法;曝气法、反硝化-硝化脱氮法和生物流化床技术;焚烧法、臭氧法、氧气催化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电化学法和Fenton试剂法。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核心是生物处理法,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和废水回用四部分。常用物理化学法进行预处理,深度处理采用理化法和理化生化组合工艺。污染低、效率高、成本低的处理工艺能最终实现焦化废水的零排放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满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013年04期 v.19 91-95+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阅读次数:749 ] - 李国忠;闪俊杰;
针对现有蒸氨工艺存在的处理量小、设备易于堵塞、去生化工段的废水温度高、顶部气相含氨量低等问题,利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焦化企业中的蒸氨工艺进行了优化和设计。模拟结果表明:进水量为100 t/h、塔顶气相含氨量在40%时,最适宜蒸汽量为11 t/h,适宜回流比为2.25;并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新增加了蒸氨塔、剩余氨水槽、低温水冷却器,并采用新型筛板塔盘,改造后蒸氨系统处理量为100 t/h,废水氨质量浓度均在50 mg/L以下,塔顶气相含氨量在40%以上,进入生化系统的蒸氨废水温度均在25~35℃。
2013年04期 v.19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阅读次数:677 ] - 王实朴;
根据袋式除尘器除尘原理,结合煤粉工业锅炉系统特征,从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方式及经济性等方面分析了脉冲喷吹式除尘器和气箱式脉冲除尘器在煤粉工业锅炉系统中的适用范围。结合内蒙古神东集团寸草塔二矿其中一台煤粉工业锅炉袋式除尘器滤袋氧化失效情况分析,总结出适用于煤粉工业锅炉系统中袋式除尘器结构特点及运行维护中影响袋式除尘器的因素,为日后设计、安装、使用除尘器提供了参考。
2013年04期 v.19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阅读次数:825 ]
- 韩立鹏;张婧;
为保证煤炭机械采样具有代表性,对机械采样机代表性进行核验。利用特定批煤多份采样法计算机械采样精密度区间,评估机械采样精密度是否满足期望精密度要求。通过计算2组10对双份试样的制样标准差校核制样精密度,根据制样标准差与目标方差大小关系,评估制样精密度水平。在机械采样精密度合格,且偏倚试验数据满足无离群值,试样对数大于所需最少对数,具有独立性后,进行机械采样机干基灰分偏倚判断,评定机械采样系统干基灰分偏倚情况。结果表明:核验偏倚小于最大允许偏倚,采样代表性满足各方要求,机械采样机核验为无偏倚,机械采取的煤样可完全代表被采批煤。
2013年04期 v.19 105-108+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阅读次数:890 ] - 张康;刘淑良;井建;王梓龙;
微波作为高效清洁的能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材、化工等领域。针对煤泥的特点,设计了基于PLC的煤泥微波干燥自动控制系统。系统选用罗克韦尔PLC为核心控制部件,以工业以太网(EtherNet/IP)通讯方式组网,对系统的电弧、压力、温度、流量等进行监控,同时使用Factory Talk View Machine Edition绘制控制界面。系统设计完成后,在神华集团大武口选煤厂金能分厂进行连续性生产实验,通过干燥完成煤泥水分及发热量的测量,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稳定,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实现煤泥的快速干燥,节能环保无噪声,安全可靠。
2013年04期 v.19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阅读次数:832 ] - 王昕;
以发电站的改扩建优化设计为工程背景,通过Lingo,Mathematic,Matlab等数值计算软件建立总装机量计算模型和装机顺序优化模型。以最少投资为原则建立目标函数,采用整数规划的思想,将整数规划问题转化为一般规划问题,继而采用趋势分析法,对用电需求进行预测,同时结合供电需求量和发电量两大约束条件,优化了建造顺序和建造时间。结果表明:第一阶段,扩建原有旧火电站,在项目开始即扩建2台单机容量为10 kW的发电机组;第二阶段,新建水电站,在第1.6 a和第2.7 a,各建设1台单机容量为25 kW的发电机组;第三阶段,新建火电站,在第3.8 a,第5.7 a,第7.3 a,第8.8 a各建设1台单机容量为30 kW的发电机组。优化设计为发电站的改扩建规划提供了可靠的指导依据。
2013年04期 v.19 112-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阅读次数:666 ] - 熊图;曲增杰;
煤炭市场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影响仍处于疲软阶段,各新建煤矿均考虑进行煤炭洗选加工来满足客户对煤炭质量的需求、提高竞争力,选择合适的选煤厂建设及运营模式是本文研究重点。针对国内煤矿选煤厂现有各种建设及运营模式进行详细调研统计,对各类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分析比较。研究表明:采取"EPC总承包+专业化管理"的模式建设、运营选煤厂项目,使项目尽快从基建进入生产,实现管理和资源的共享,有利于精简管理机构和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实现各煤炭产业公司效益的最大化。总承包模式已逐渐被国内新建选煤厂接收和认可,是一种最佳组合模式,国内60%~70%的新建项目采用总承包模式。
2013年04期 v.19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642 ] - 郭宾宾;张迪;庞明瑾;
济三煤矿选煤厂人工采样具有劳动强度大,采制样误差高,采样结果滞后等多重缺点。为提高商品煤检测精度,降低采制样劳动强度,及时指导精煤生产,选煤厂采用在线灰分仪检测商品煤灰分。使用过程中出现在线灰分仪检测结果和煤质化验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选煤厂经过分析比对,分别采取了稳定配煤品种质量、在配煤上位机集控界面增加2种配煤方式选择、控制输送带跑偏、稳定给煤量等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提高了选煤厂效益,而且树立了质量口碑,降低了职工工作量。
2013年04期 v.19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阅读次数:647 ] - 闫卫国;
结合瑞隆矿的地质条件和设备特征,从调整放煤顺序、选择合理放煤步距、安装收煤器、加强端头顶煤回收等方面入手,系统阐述了提高放顶煤工作面回采率的技术及实践。通过实践,瑞隆矿的放顶煤回采率明显提高,达到了85%以上,这对相似地质和设备条件下的同类矿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013年04期 v.19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阅读次数: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