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1006-6772 

CN:11-3676/TD

主管: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编:解强

副主编:史翊翔  赵永椿   段伦博  曹景沛

执行主编:代艳玲

责任编辑:

常明然,010-87986452 

白娅娜,010-87986451 

张鑫

编辑出版:《洁净煤技术》编辑部

地 址:北京朝阳区和平里煤炭大厦12层(100013)

电话:(010)87986452/87986451

网址:www.jjmjs.com.cn

电子信箱:jjmjs@263.net

印刷:北京联合互通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国内发行:《洁净煤技术》编辑部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1430Q

广告发布登记号:京朝市监广登字20200056号


洗选加工

  • 不同参数对振动流化床分选细粒褐煤的影响

    石丁丁;赵跃民;张振华;陈彩静;秦云飞;

    阐述了振动流化床的结构及作用机理。对6~3,3~1 mm褐煤分别进行了浮沉实验,说明当分选密度为1.7 kg/L时,褐煤属中等可选煤。在振动强度大于1的情况下,利用振动流化床模型机对6~3 mm和3~1 mm褐煤分别进行分选实验,研究流化气速、振动强度、床层高度、煤炭水分等对褐煤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流化数N为0.3,振动强度为1.5时,褐煤分选效果最好。从上至下将床层按体积分数7∶3的比例分为精煤和矸石时,可能偏差E值分别为0.202(6~3 mm)和0.225(3~1 mm)。随着外水含量的增加,褐煤分选效果逐渐变差,当外水含量分别小于4.5%(6~3 mm)和2.0%(3~1 mm)时对褐煤分选几乎没有影响。当床层高度低于70 mm时,床层高度对褐煤分选影响甚微,当床层高度高于70 mm时,褐煤分选效果急剧变差,床层高度的选择应考虑分选效果与处理量2个因素。

    2013年03期 v.1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阅读次数:929 ]
  • 操作参数对浮选柱分选效果的影响

    葛咸浩;

    介绍了浮选在选煤中的作用以及旋流微泡浮选柱的工作原理和分选特点。在实验室浮选柱系统上研究了药剂水平、入料浓度以及中矿循环压力对煤泥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煤灰分随起泡剂用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随捕收剂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随入料浓度和循环压力的增加而升高;起泡剂较少时,精煤产率随捕收剂用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起泡剂较多时,随捕收剂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入料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起泡剂和循环压力的增加而升高。在较低的循环压力下,浮选完善指标随入料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在较高循环压力下,浮选完善指标随入料浓度的增加持续降低。综合考虑,选择捕收剂用量为1600 g/t,起泡剂用量为350 g/t时,煤泥浮选效果最好。实际生产中,在满足精煤灰分要求的前提下,通常采用适中的循环压力,而入料质量浓度尽量控制在100 g/L以下,才能达到理想的分选效果。

    2013年03期 v.19 6-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阅读次数:720 ]
  • 中国选煤厂脱介筛的应用现状

    王新文;孙海洋;余训天;闫琛;闫娟;

    阐述了香蕉筛、水平直线振动筛和倾斜直线振动筛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了各自的主要参数。结合脱介振动筛在中国选煤厂的应用实践,介绍了脱介筛在选煤厂中的应用状况。结果表明:香蕉筛特殊的结构和物料运动形式可以使经过筛机的大颗粒迅速进入筛上物而小颗粒沿筛面运行,与筛孔进行多次比较进而透筛,有利于小颗粒的透筛,具有更高的脱介效率和处理量;水平直线振动筛适用于煤炭粒度相对较大的选煤厂,其运行平稳,可靠性较高,在选煤厂脱介工艺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倾斜直线振动筛多用于原煤粒度较小的选煤厂的脱介,有效解决了粒径较小的煤炭产品在脱介过程中处理量较低的问题,但倾斜直线振动筛容易跑料,应注意给料的均匀性和适当调整挡水墙高度。

    2013年03期 v.19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阅读次数:794 ]
  • 济宁三号煤矿选煤厂块煤排矸系统的改造

    李立法;

    论述了济宁三号煤矿选煤厂存在煤中带矸、矸石带煤量大、动筛跳汰机维修量大、块精煤产品限下率得不到保证、块精煤破碎机过粉碎量大等问题,说明动筛跳汰机入料中-25 mm末煤含量高,动筛跳汰机本身的限制,系统不完善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块煤系统改造的必要性。通过对重介浅槽分选和重介斜/立轮分选特点和应用范围的对比,选煤厂采用重介浅槽分选取代动筛跳汰排矸系统,将重介浅槽分选机分选上限定为200 mm,块原煤破碎粒度改为200 mm,并最终确定了选煤厂块煤排矸系统的工艺流程。最后对选煤厂块煤系统改造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说明改造后高附加值块精煤产量增加,每年可创造利润约2100万元,7个月即可收回投资成本。

    2013年03期 v.19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阅读次数:806 ]
  • 白龙选煤厂技术改造

    牛香珍;

    针对白龙选煤厂存在的重介分选密度波动大,粗煤泥跑粗,煤泥浮选效果差,介耗高等问题,通过选前增加方形篦子、定量添加重介质和稀释水、补水管路增设旁支细管路,增加煤泥分级旋流器组、改变离心脱水机入料粒度组成,采用精矿再选,增设弧形筛、将离心液管改入磁选系统等措施达到了控制重介分选系统密度,优化粗精煤泥回收系统,完善浮选系统,改进脱介回收系统的目的。技改后,选煤厂的矸石带煤量有所降低,精煤产品质量得以提高,改善了选煤厂分选环境,提高了分选效率;仅重介密度稳定和粗煤泥回收系统2项,选煤厂每年可增加收入1386.30万元。

    2013年03期 v.19 18-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阅读次数:700 ]
  • 基于旋流微泡浮选柱的高灰细泥浮选优化试验

    刘均章;沙杰;宋景玲;

    介绍了高灰细泥的成因及其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阐述了旋流微泡浮选柱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构建了实验室旋流微泡浮选柱系统,并对庞庄矿煤泥进行了分选试验,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各因素对各响应值的影响显著性:对于精煤灰分,入料质量浓度>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对于尾煤灰分、精煤产率、浮选完善指标和可燃体回收率,起泡剂用量>捕收剂用量>入料质量浓度。通过优化试验确定煤样最佳浮选条件为:捕收剂用量1600 g/t,起泡剂用量250 g/t,入料质量浓度80 g/L,得到的精煤灰分、尾煤灰分、精煤产率、浮选完善指标和可燃体回收率分别为10.65%,52.35%,59.76%,51.39%和74.14%。通过对比煤泥和精煤的粒度组成,说明精煤灰分降低了17.48%,其中-0.074 mm灰分降低了22.29%,说明旋流微泡浮选柱对庞庄矿煤泥的分选效果较好,特别对高灰细泥分选效果更佳。

    2013年03期 v.19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阅读次数:740 ]
  • 三产品重介质选煤工艺在唐山春澳选煤厂的应用

    白景启;邢玉梅;陈艳春;

    针对唐山春澳选煤厂煤源复杂、煤质波动大等特点,为了最大程度地回收精煤产率,通过分析重介与跳汰、预先脱泥入选与不脱泥入选、有压给料与无压给料的优缺点,确定选煤厂主选方法为不脱泥无压入料的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通过对螺旋分选机、干扰床分选机(TBS)及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等粗煤泥分选工艺的对比,确定采用煤泥重介分选工艺分选粗煤泥。最终确定唐山春澳选煤厂采用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煤泥重介+浮选分选工艺,尾煤煤泥水浓缩压滤,全厂洗水实现闭路循环,整个分选工艺具有产品系统及煤泥水处理灵活可变的特点。唐山春澳选煤厂试车结果表明: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重介悬浮液入口压力达到0.2 MPa,矸石带煤率小于1%,分选效果良好;精煤灰分在10%以下,中煤灰分约为35%,矸石灰分在70%以上;介耗较低,处理量稳定在160 t/h,也可达到200 t/h。

    2013年03期 v.19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阅读次数:962 ]
  • 重介选煤厂降低介耗的措施

    宁建军;

    针对唐山矿业分公司选煤厂介耗居高不下的问题,选煤厂以介质流通各环节为线索,从介耗的技术损失和管理损失两方面对介耗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磁铁矿粉质量不能完全达标,脱介筛、磁选机脱介效果差,日常管理不完善等。通过严把介质质量,增大弧形脱介筛筛网孔径,改善振动脱介筛喷水效果,优化磁选机工作状态,减少跑冒滴漏,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加强介耗的技术检查等措施对选煤厂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选煤厂生产趋于平稳,事故时间减少,生产效率得到保障,介耗大幅降低,洗选产品指标明显改善,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选煤厂介耗由2010年的3.41 kg/t降至2012年的2.20 kg/t,每年可节约介质4840 t,折合人民币约435.6万元。

    2013年03期 v.19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阅读次数:764 ]
  • 泉店选煤厂工艺系统的改造

    高伟;刘磊;乔鹏;江继涛;

    针对泉店选煤厂精煤产率低,介耗高,浮选效果差、药耗高及循环水浓度高等问题,通过增加粗煤泥分选系统,将脱泥筛筛网孔径由0.75 mm改为1.00 mm,采用干扰床分选机(TBS)和德瑞克高频细筛分别替换高频筛和高频振动脱水筛;用浮选机替换浮选床,增加NFH系列电磁式药液定量注入泵自动添加浮选药剂;采用新型有机凝聚剂TLT8840配合有机絮凝剂TLT8623替换原普通絮凝剂,设计自动加药系统等措施对选煤厂进行了改造。改造后选煤厂粗精煤脱水效果明显改善,缓解了浮选系统分选压力,解决了煤泥水跑粗问题;精煤总产率提高了1.20%,尾煤灰分高达55.18%,浮选药耗由0.86 kg/t降至0.64 kg/t;尾煤浓缩药剂降低了10 g/t,循环水质量浓度降低了22 g/L,介耗降低了20%。同时选煤厂每年可增收3056.4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2013年03期 v.19 34-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阅读次数:781 ]
  • 阿拉善选煤厂降低介耗的措施

    高磊;

    阐述了阿拉善选煤厂主要存在磁铁矿粉质量不达标,原煤中矸石含量大,脱介设备超负荷运行,脱介筛设计不合理,煤泥中黏土矿物含量大和加药方式不合理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指标化验、定期检查、生产抽查等,严格控制磁铁矿粉质量;及时定做合适的底流排料口,定期调整中心管的插入深度,安装防堵塞自动报警装置;在中煤脱介弧形筛前增加固定筛,调整磁选工况参数,适当调整磁选机磁偏角;增大喷水压力,增加喷水管和筛面挡板,调整脱介筛筛网孔径及筛板;通过分流装置控制悬浮液中煤泥含量,使其保持在40%左右;改进凝聚剂及絮凝剂的加药点及加药制度等措施对选煤厂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选煤厂磁选机磁选效率达到99.9%;介耗由5.04 kg/t降至2.00 kg/t,降低了3.04 kg/t;洗水质量浓度由原来的15 g/L变为5 g/L以下;精煤产品质量实现了9.5%~11.5%有效可调;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28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1500万元。

    2013年03期 v.19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阅读次数:771 ]

信息检索

  • 煤制天然气项目应关注碳排放

    <正>2013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试验示范的通知》。这是继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后,国家针对推动CCUS示范项目在国内发展的具体要求。通知指出,鼓励在煤化工、油气等行业开展针对高纯度CO2排放源进行捕集的示范项目,引导这些行业在中长期

    2013年03期 v.19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阅读次数:604 ]
  • 五项措施支持粉煤灰综合利用

    <正>作为火力发电大国,中国每年产生的粉煤灰量巨大,"十一五"末年产生量达4.8亿t,据预测"十二五"末粉煤灰年产生量将达到5.7亿t。2013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新修订的《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从5个方面明确了鼓励支持政策。一是鼓励对粉煤灰进行高附加值和大掺量利用。包括

    2013年03期 v.19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阅读次数:919 ]
  • 《洁净煤技术》征稿简则

    <正>1.《洁净煤技术》杂志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经国家科委与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专业科技刊物,现为双月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期刊。

    2013年03期 v.19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阅读次数:491 ]

煤质技术

  • 预炭化时间对煤基活性炭孔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裴卫兵;邢宝林;黄光许;张传祥;

    以太西无烟煤为前驱体,KOH为活化剂制备煤基活性炭,考察了预炭化时间对煤基活性炭孔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时间的增加,活性炭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先增大后减小,中孔孔容逐渐减小;在预炭化温度800℃,炭化时间6 h,KOH与太西无烟煤质量比为2∶1,活化温度800℃的条件下可制备比表面积为1409 m2/g,总孔容为0.5284 cm3/g,中孔率为6.25%的煤基活性炭。电流密度为50 mA/g时,炭化6 h制备活性炭的比电容最大为127 F/g,电流密度增大至2500 mA/g时,比电容为84 F/g,容量保持率达到66.1%,经过1000次循环充放电后,其容量仍保持93.6%。

    2013年03期 v.19 42-4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阅读次数:1008 ]
  • 高变质褐煤的干馏热解试验研究

    赵家云;赵跃武;

    分析了云南2种高变质褐煤的基本性质,确定干馏入炉褐煤粒度为6~25 mm。采用外热式干馏工艺,对试验褐煤进行热解改质加工研究。结果表明:煤样1和煤样2半焦、煤气、焦油和热解水的平均产率分别为49.42%,51.38%;13.20%,15.36%;8.56%,8.10%;24.18%,23.27%。随干馏终温的升高,干煤气产率增加较多,可燃成分CO和CH4降低,H2则反之,2个煤样的煤气热值基本保持在14~15 MJ/m3。干馏终温为800℃时,生产的半焦性能较好,且煤样1的热解性能指标明显优于煤样2。煤样1具有低硫、高发热量、高比电阻、气孔发达、反应活性大、灰分及含铝量低等特点,干馏产物可作为电炉冶炼的炭质还原剂;煤样2除灰分偏高外,其余质量指标均与煤样1相似,其半焦可用作水泥、制糖、烤烟等领域的烟煤替代燃料。

    2013年03期 v.19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阅读次数:786 ]
  • 碱化甘蔗渣制备型煤黏结剂的研究

    牛玉;王仁章;李福颖;林鹏;洪若瑜;冯文国;

    传统甘蔗渣利用率低,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因此研究甘蔗渣的再利用对于保护环境、创造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NaOH碱化甘蔗渣为型煤黏结剂,研究了NaOH质量分数、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对型煤抗压强度和跌落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甘蔗渣制备型煤黏结剂的最佳条件为:NaOH质量分数3%,加热时间2 h,加热温度85℃;此时制备的型煤抗压强度为440.5 N/个,跌落强度78.2%。因此,利用甘蔗渣制备型煤黏结剂是对甘蔗渣利用的新尝试,经NaOH碱化的甘蔗渣稳定性好,制得型煤的抗压强度和跌落强度均较高,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

    2013年03期 v.1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阅读次数:735 ]
  • 煤与生物质共热解的协同特性研究

    高岩;鲁光辉;

    通过对玉米秸秆和平顶山烟煤在不同粒度及升温速率下的热重分析,说明平顶山烟煤和玉米秸秆最大失重率对应的峰值温度分别为500℃和350℃左右,二者热解温差较大,无法形成协同作用;在达到相同失重量的情况下,热解温度越高,其升温速率也越高。在一定升温速率下,随着粒度的变化,玉米秸秆的热解温度变化不大,而平顶山烟煤的变化相对较大。通过对比实验1(将样品从常温加热至850℃并保温30 min)和实验2(直接放入850℃高温中并保温30 min)的挥发分,说明实验2的挥发性物质比实验1平均值升高约1.75%;随着混合物中煤质量分数的增加,实际挥发物质比理论挥发物质总体有升高趋势,说明生物质的存在对煤的热解有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

    2013年03期 v.19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阅读次数:933 ]
  • 煤炭采制样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王步花;

    煤炭采制样过程中常见问题主要有对采制样岗位的重视程度低,未按标准采制样,人工采制样工具及设备规格不统一,机械化采制样有混样现象等。针对上述问题,从采样和制样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煤堆采样的子样点应按煤堆顶、腰、底分布,一般可按1∶3∶5的比例布点;火车顶部和汽车采样时,尽量采用机械化采样,按照"均匀布点,使每一部分煤均有机会被采出"的原则布置子样点;煤流采样时一般根据煤流量大小,以1次或分2~3次横截煤流断面采取一个子样,输送带采样应尽可能安装输送带机械化采样器。制备分析煤样时,对全水分超过10%以上的煤样,要进行初干燥;制备全水分煤样时首选水分损失最小的方法;制好的煤样应装入密闭玻璃瓶保存。加强采制化管理,规范采制样操作对于提高煤质分析准确性,保障优质原料煤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3期 v.19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阅读次数:691 ]

转化利用

  • TiO_2-A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实验研究

    陈丁南;朴桂林;张居兵;谢浩;

    以竹子为原材料,CO2-K2CO3为活化剂,利用正交实验法制备竹质活性炭。对竹质活性炭进行TiO2负载,再通过烧结制成TiO2-AC复合材料。采用BET比表面积、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有机废水的降解实验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竹质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可达1959 m2/g,中孔孔隙较发达;TiO2-AC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大幅减小,中孔含量变化更明显;较低温度烧结的复合材料对含有DMF水样的光催化降解效果较好,降解率可达到99%。

    2013年03期 v.19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阅读次数:805 ]
  • 气流床气化工艺水煤浆和煤粉两种进料方式比较

    范玮;

    气流床气化工艺根据进料方式不同可分为水煤浆气流床气化技术和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两种。为了更好地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利用资源,比较特定煤种水煤浆和干煤粉两种不同进料方式的气化单位能耗,并通过热力学模型计算,评价了现有典型气流床气化工艺分别采用水煤浆和煤粉进料方式时在能耗、合成气品质、效率等方面的优劣。结果表明:对于煤气化做工业燃气,煤粉进料具有明显优势,而当煤气化做合成气时,则采用水煤浆进料较为适宜。

    2013年03期 v.19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阅读次数:770 ]
  • 神华煤液化油窄馏分饱和蒸气压的测量与计算

    朱肖曼;

    为了合理利用煤液化油及优化煤液化油提质加氢工艺,以神华煤为例,对其进行煤炭直接液化BSU实验。将液化生产油进行实沸点切割,<300℃有9个窄馏分。测定了各个窄馏分在低温下的饱和蒸气压。重点考察了Clapeyron方程和Antoine方程对煤液化油窄馏分蒸气压与温度的回归计算。结果表明:神华煤液化油窄馏分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符合Clapeyron方程和Antoine方程,但Antoine方程的精度高于Clapeyron方程。

    2013年03期 v.19 68-7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阅读次数:728 ]

煤炭燃烧

  • 水煤浆浓度影响因素研究

    张洪伟;谢玉杰;梁彦辉;

    中国现代煤化工装置普遍存在工业水煤浆浓度偏低问题。为了提高水煤浆浓度,分析了煤质、粒度分布、添加剂对水煤浆浓度的影响。以年产60万t甲醇装置为例,通过改变添加剂种类,发现调整后的工业煤浆的平均浓度由59.03%提高到60.97%,提高了1.94%。

    2013年03期 v.19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阅读次数:784 ]
  • 捣固焦炉烟尘控制技术

    赵钦强;

    为了解决捣固焦炉在装煤和出焦操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烟尘的问题,通过对目前捣固焦炉烟尘治理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某焦化厂技改工程的设计,从工程的基本情况、除尘技术的比较、工艺优化改进、设备的完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合理的设计参数,并充分考虑气象、投资、占地等因素,通过对地面除尘站站外设备改造和站内设备的完善,可以控制捣固焦炉烟尘的排放。

    2013年03期 v.19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阅读次数:702 ]
  • 小粒径低阶煤低温热解研究进展

    朱海月;

    介绍了国内外主要小粒径低阶煤低温热解技术以及粉尘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各种主要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中国煤拔头技术、固体热载体技术以及流化床热解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具有可获得清洁气体燃料、高价值油品及优质固体燃料等优点,是适合中国目前低阶煤资源开采特点的加工技术。同时也指出为克服现有粉尘分离等技术的不足,开发新一代具有操作简单、低投资、高煤气热值、高焦油产率、高热效率以及高效气固分离特点的低温热解工艺及装置,已成为该技术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3年03期 v.19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阅读次数:783 ]
  • 掺混污泥对水煤浆性能的影响

    王健;何其慧;许仁富;胡柏星;

    将两种高含水率的脱水污泥与兖州煤掺混,采用湿法球磨工艺制备污泥水煤浆。考察污泥的添加对磨矿效率的影响,研究不同比例污泥掺混水煤浆后,浆体的成浆性、燃烧热值及灰熔融性变化,并通过粒径分布、表面形貌、灰成分等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水煤浆掺混污泥湿法球磨时,能提高磨矿效率;污泥水煤浆呈现更强的假塑特性,污泥的添加可以提高水煤浆的稳定性;污泥水煤浆的燃烧热能满足燃烧需求。当两种污泥的添加比例为10%时,水煤浆的成浆浓度达到60%以上,且各性能均满足工业要求。

    2013年03期 v.19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阅读次数:763 ]

节能减排

  • 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系统在城市供热的应用

    冯现河;

    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系统技术及其在城市供热方面的应用情况。文中首先从技术来源、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及应用特点等方面对该系统进行了说明,通过供热能效分析及典型供热案例解析,对该技术的经济和环保特性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论述。通过与热电联产、天然气、水煤浆供热等其他城市供热模式的对比,说明煤粉工业锅炉供热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选址更为灵活,经济性较强,适应性也更为广泛。这为探索新型的城市供热模式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2013年03期 v.19 89-9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阅读次数:752 ]
  • 能源价格对国内煤制烯烃产业的影响

    冯大任;方斌;

    针对国内外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产品近年来的价格走势及相关性,分析全球新的能源价格体系对中国能源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近年来北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导致能源价格体系受到冲击,以美国为主的页岩油气主要开采国对全球能源供应依赖性减弱,北美天然气价格持续下跌,西德州WTI与布伦特Brent原油价差不断拉大;煤炭产能过剩已使美国更多煤炭贸易转向亚洲,并成为拉低中国煤价的重要推手;而国内外能源价格变化对国内煤制烯烃产业也带来复杂影响,只有通过产业升级才能形成中国煤化工产业核心竞争力。

    2013年03期 v.19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阅读次数:527 ]
  • 活性焦脱除NO性能研究

    李雪飞;

    从开发烟气脱硝吸附剂的角度,研究了活性焦吸附脱除NO的性能,考察了活性焦自身性质及反应条件对其脱除NO的影响。结果发现:活性焦产品的灰分和强度指标可以初步判断其脱硝性能,内蒙古太西活性焦脱除NO效果较好,与两种商用活性焦相比,其脱硝效果处于两者之间。随着反应空速降低,O2含量增加,NO转化率逐渐增加,O2含量增加至8%后,NO转化率增加趋于平缓。

    2013年03期 v.19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阅读次数:782 ]
  • 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对静电除尘器的影响

    苏建民;

    通过分析135 MW循环流化床锅炉尾部烟道安装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工程应用,研究了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对静电除尘器性能及机组经济性的影响。通过烟气余热加热汽机凝结水,使烟气温度下降了35~40℃,凝结水温度上升了40~50℃。研究表明:随着烟气温度下降,飞灰的比电阻也相应减少,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明显提升,当通过除尘器的烟气温度在106℃左右时,除尘效率达到99.89%,烟气粉尘排放质量浓度小于30 mg/m3;同时,余热回收排挤部分低压加入器的抽汽份额,使汽机等效焓降明显增加,机组发电标煤耗约下降了2.8 g/kWh。

    2013年03期 v.19 102-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阅读次数:725 ]
  • 粉煤灰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雷瑞;付东升;李国法;孙欣新;袁聪;郑化安;

    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角度,介绍了粉煤灰堆存的危害和国内外粉煤灰综合利用概况。分别从粉煤灰筑路回填,生产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水泥、混凝土、粉煤灰砖、新型墙体材料等建筑材料,高附加值矿物提取、废气废水治理及农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出发,综述了国内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针对中国粉煤灰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国家政策导向,提出了中国粉煤灰综合利用应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推广粉煤灰利废建材生产、推广采用粉煤灰筑路等建筑工程技术、推进高附加值矿物提取技术产业化等技术发展趋势。

    2013年03期 v.19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阅读次数:1058 ]
  • 电袋复合除尘器与脉冲布袋除尘器技术经济比较

    徐尧;

    GB/T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烟尘的排放质量浓度由原来的50 mg/m3变为30 mg/m3,电厂原有的电除尘器排放不达标,需进行技术改造。电袋复合除尘器和脉冲布袋除尘器是电厂常采用两种改造方式。从工艺流程、结构形式、设备造价、运行成本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袋复合除尘器改造工程量小,可显著降低改造成本,但存在运行费用高,系统复杂等缺点。脉冲布袋除尘器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对于新建项目,宜选用脉冲布袋除尘器。

    2013年03期 v.19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阅读次数:644 ]

交流园地

  • 选煤脱介喷水去杂过滤改造

    时宏杰;

    阐述了辛置煤矿选煤厂生产过程中,细小碎屑杂物进入循环水系统,对脱介喷水量和喷水压力带来的影响。通过对循环水系统过滤装置的技术研究,在脱介喷水管路增加Y型过滤器,解决了循环水中细小碎屑堵塞脱介喷水嘴问题。改造后消除了频繁上脱介筛疏通喷嘴的不安全因素,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过滤改进保证了脱介喷水质量和喷水压力,脱介效果极大改善,同时稳定了生产系统,保证了产品质量。经试验对比,入选吨原煤可降低重介粉消耗0.1 kg,根据辛置矿选煤厂二车间原煤入选能力260万t/a,年节约介质粉260 t,节约费用33.8万元。

    2013年03期 v.19 114-11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阅读次数:658 ]
  • 大颗粒浆体管道流动速度分布与滑移速度研究

    赵利安;许振良;

    为了研究大颗粒浆体在管道中的运动规律,通过对大颗粒的受力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发现大颗粒运动过程中存在额外作用力,提出了采用修正系数K来描述该作用力的研究方法。通过数据拟合,给出了水平管道修正系数K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固体颗粒受力平衡方程和清水、固体颗粒动量方程、清水管内流速度分布公式,给出了水平管道大颗粒悬浮时浆体速度分布和滑移速度计算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速度分布实测值和模型计算值的偏差均小于3%,且考虑修正系数K后,清水速度相对增大,固体颗粒速度相对变小;液固滑移速度计算值相对增大,其与实测值的偏差均小于10%,且更加接近实测值。

    2013年03期 v.19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阅读次数:733 ]
  • 电液控专用支架浓缩液在大倾角综采工作面的应用

    王京;

    针对新铁煤矿综采工作面在应用传统乳化油中遇到的析油析皂、滤芯堵塞、设备锈蚀、阀件窜漏液等问题,考察了电液控专用支架浓缩液在大倾角综采工作面液压系统中的应用效果。先通过配液水质检测数据进行产品配型,然后拟定符合现场工况条件的换液方案,最后制定换液后的试验考察内容。结果表明:该浓缩液比传统乳化油性能更为优越,在稳定性、防锈性、防腐性、可生物降解性等方面表现良好,能够充分满足大倾角电液控制系统液压支架对传动介质的要求,有效保证了大倾角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可为其他矿区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用液提供借鉴。

    2013年03期 v.19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阅读次数:60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