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丁丁;赵跃民;张振华;陈彩静;秦云飞;
阐述了振动流化床的结构及作用机理。对6~3,3~1 mm褐煤分别进行了浮沉实验,说明当分选密度为1.7 kg/L时,褐煤属中等可选煤。在振动强度大于1的情况下,利用振动流化床模型机对6~3 mm和3~1 mm褐煤分别进行分选实验,研究流化气速、振动强度、床层高度、煤炭水分等对褐煤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流化数N为0.3,振动强度为1.5时,褐煤分选效果最好。从上至下将床层按体积分数7∶3的比例分为精煤和矸石时,可能偏差E值分别为0.202(6~3 mm)和0.225(3~1 mm)。随着外水含量的增加,褐煤分选效果逐渐变差,当外水含量分别小于4.5%(6~3 mm)和2.0%(3~1 mm)时对褐煤分选几乎没有影响。当床层高度低于70 mm时,床层高度对褐煤分选影响甚微,当床层高度高于70 mm时,褐煤分选效果急剧变差,床层高度的选择应考虑分选效果与处理量2个因素。
2013年03期 v.1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阅读次数:929 ] - 葛咸浩;
介绍了浮选在选煤中的作用以及旋流微泡浮选柱的工作原理和分选特点。在实验室浮选柱系统上研究了药剂水平、入料浓度以及中矿循环压力对煤泥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煤灰分随起泡剂用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随捕收剂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随入料浓度和循环压力的增加而升高;起泡剂较少时,精煤产率随捕收剂用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起泡剂较多时,随捕收剂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入料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起泡剂和循环压力的增加而升高。在较低的循环压力下,浮选完善指标随入料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在较高循环压力下,浮选完善指标随入料浓度的增加持续降低。综合考虑,选择捕收剂用量为1600 g/t,起泡剂用量为350 g/t时,煤泥浮选效果最好。实际生产中,在满足精煤灰分要求的前提下,通常采用适中的循环压力,而入料质量浓度尽量控制在100 g/L以下,才能达到理想的分选效果。
2013年03期 v.19 6-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阅读次数:720 ] - 王新文;孙海洋;余训天;闫琛;闫娟;
阐述了香蕉筛、水平直线振动筛和倾斜直线振动筛的结构、工作原理,分析了各自的主要参数。结合脱介振动筛在中国选煤厂的应用实践,介绍了脱介筛在选煤厂中的应用状况。结果表明:香蕉筛特殊的结构和物料运动形式可以使经过筛机的大颗粒迅速进入筛上物而小颗粒沿筛面运行,与筛孔进行多次比较进而透筛,有利于小颗粒的透筛,具有更高的脱介效率和处理量;水平直线振动筛适用于煤炭粒度相对较大的选煤厂,其运行平稳,可靠性较高,在选煤厂脱介工艺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倾斜直线振动筛多用于原煤粒度较小的选煤厂的脱介,有效解决了粒径较小的煤炭产品在脱介过程中处理量较低的问题,但倾斜直线振动筛容易跑料,应注意给料的均匀性和适当调整挡水墙高度。
2013年03期 v.19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阅读次数:794 ] - 李立法;
论述了济宁三号煤矿选煤厂存在煤中带矸、矸石带煤量大、动筛跳汰机维修量大、块精煤产品限下率得不到保证、块精煤破碎机过粉碎量大等问题,说明动筛跳汰机入料中-25 mm末煤含量高,动筛跳汰机本身的限制,系统不完善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块煤系统改造的必要性。通过对重介浅槽分选和重介斜/立轮分选特点和应用范围的对比,选煤厂采用重介浅槽分选取代动筛跳汰排矸系统,将重介浅槽分选机分选上限定为200 mm,块原煤破碎粒度改为200 mm,并最终确定了选煤厂块煤排矸系统的工艺流程。最后对选煤厂块煤系统改造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说明改造后高附加值块精煤产量增加,每年可创造利润约2100万元,7个月即可收回投资成本。
2013年03期 v.19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阅读次数:806 ] - 牛香珍;
针对白龙选煤厂存在的重介分选密度波动大,粗煤泥跑粗,煤泥浮选效果差,介耗高等问题,通过选前增加方形篦子、定量添加重介质和稀释水、补水管路增设旁支细管路,增加煤泥分级旋流器组、改变离心脱水机入料粒度组成,采用精矿再选,增设弧形筛、将离心液管改入磁选系统等措施达到了控制重介分选系统密度,优化粗精煤泥回收系统,完善浮选系统,改进脱介回收系统的目的。技改后,选煤厂的矸石带煤量有所降低,精煤产品质量得以提高,改善了选煤厂分选环境,提高了分选效率;仅重介密度稳定和粗煤泥回收系统2项,选煤厂每年可增加收入1386.30万元。
2013年03期 v.19 18-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阅读次数:700 ] - 刘均章;沙杰;宋景玲;
介绍了高灰细泥的成因及其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阐述了旋流微泡浮选柱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构建了实验室旋流微泡浮选柱系统,并对庞庄矿煤泥进行了分选试验,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各因素对各响应值的影响显著性:对于精煤灰分,入料质量浓度>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对于尾煤灰分、精煤产率、浮选完善指标和可燃体回收率,起泡剂用量>捕收剂用量>入料质量浓度。通过优化试验确定煤样最佳浮选条件为:捕收剂用量1600 g/t,起泡剂用量250 g/t,入料质量浓度80 g/L,得到的精煤灰分、尾煤灰分、精煤产率、浮选完善指标和可燃体回收率分别为10.65%,52.35%,59.76%,51.39%和74.14%。通过对比煤泥和精煤的粒度组成,说明精煤灰分降低了17.48%,其中-0.074 mm灰分降低了22.29%,说明旋流微泡浮选柱对庞庄矿煤泥的分选效果较好,特别对高灰细泥分选效果更佳。
2013年03期 v.19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阅读次数:740 ] - 白景启;邢玉梅;陈艳春;
针对唐山春澳选煤厂煤源复杂、煤质波动大等特点,为了最大程度地回收精煤产率,通过分析重介与跳汰、预先脱泥入选与不脱泥入选、有压给料与无压给料的优缺点,确定选煤厂主选方法为不脱泥无压入料的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通过对螺旋分选机、干扰床分选机(TBS)及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等粗煤泥分选工艺的对比,确定采用煤泥重介分选工艺分选粗煤泥。最终确定唐山春澳选煤厂采用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煤泥重介+浮选分选工艺,尾煤煤泥水浓缩压滤,全厂洗水实现闭路循环,整个分选工艺具有产品系统及煤泥水处理灵活可变的特点。唐山春澳选煤厂试车结果表明: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的重介悬浮液入口压力达到0.2 MPa,矸石带煤率小于1%,分选效果良好;精煤灰分在10%以下,中煤灰分约为35%,矸石灰分在70%以上;介耗较低,处理量稳定在160 t/h,也可达到200 t/h。
2013年03期 v.19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阅读次数:962 ] - 宁建军;
针对唐山矿业分公司选煤厂介耗居高不下的问题,选煤厂以介质流通各环节为线索,从介耗的技术损失和管理损失两方面对介耗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磁铁矿粉质量不能完全达标,脱介筛、磁选机脱介效果差,日常管理不完善等。通过严把介质质量,增大弧形脱介筛筛网孔径,改善振动脱介筛喷水效果,优化磁选机工作状态,减少跑冒滴漏,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加强介耗的技术检查等措施对选煤厂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选煤厂生产趋于平稳,事故时间减少,生产效率得到保障,介耗大幅降低,洗选产品指标明显改善,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选煤厂介耗由2010年的3.41 kg/t降至2012年的2.20 kg/t,每年可节约介质4840 t,折合人民币约435.6万元。
2013年03期 v.19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阅读次数:764 ] - 高伟;刘磊;乔鹏;江继涛;
针对泉店选煤厂精煤产率低,介耗高,浮选效果差、药耗高及循环水浓度高等问题,通过增加粗煤泥分选系统,将脱泥筛筛网孔径由0.75 mm改为1.00 mm,采用干扰床分选机(TBS)和德瑞克高频细筛分别替换高频筛和高频振动脱水筛;用浮选机替换浮选床,增加NFH系列电磁式药液定量注入泵自动添加浮选药剂;采用新型有机凝聚剂TLT8840配合有机絮凝剂TLT8623替换原普通絮凝剂,设计自动加药系统等措施对选煤厂进行了改造。改造后选煤厂粗精煤脱水效果明显改善,缓解了浮选系统分选压力,解决了煤泥水跑粗问题;精煤总产率提高了1.20%,尾煤灰分高达55.18%,浮选药耗由0.86 kg/t降至0.64 kg/t;尾煤浓缩药剂降低了10 g/t,循环水质量浓度降低了22 g/L,介耗降低了20%。同时选煤厂每年可增收3056.4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2013年03期 v.19 34-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阅读次数:781 ] - 高磊;
阐述了阿拉善选煤厂主要存在磁铁矿粉质量不达标,原煤中矸石含量大,脱介设备超负荷运行,脱介筛设计不合理,煤泥中黏土矿物含量大和加药方式不合理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指标化验、定期检查、生产抽查等,严格控制磁铁矿粉质量;及时定做合适的底流排料口,定期调整中心管的插入深度,安装防堵塞自动报警装置;在中煤脱介弧形筛前增加固定筛,调整磁选工况参数,适当调整磁选机磁偏角;增大喷水压力,增加喷水管和筛面挡板,调整脱介筛筛网孔径及筛板;通过分流装置控制悬浮液中煤泥含量,使其保持在40%左右;改进凝聚剂及絮凝剂的加药点及加药制度等措施对选煤厂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选煤厂磁选机磁选效率达到99.9%;介耗由5.04 kg/t降至2.00 kg/t,降低了3.04 kg/t;洗水质量浓度由原来的15 g/L变为5 g/L以下;精煤产品质量实现了9.5%~11.5%有效可调;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28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1500万元。
2013年03期 v.19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阅读次数:771 ]
- 裴卫兵;邢宝林;黄光许;张传祥;
以太西无烟煤为前驱体,KOH为活化剂制备煤基活性炭,考察了预炭化时间对煤基活性炭孔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时间的增加,活性炭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先增大后减小,中孔孔容逐渐减小;在预炭化温度800℃,炭化时间6 h,KOH与太西无烟煤质量比为2∶1,活化温度800℃的条件下可制备比表面积为1409 m2/g,总孔容为0.5284 cm3/g,中孔率为6.25%的煤基活性炭。电流密度为50 mA/g时,炭化6 h制备活性炭的比电容最大为127 F/g,电流密度增大至2500 mA/g时,比电容为84 F/g,容量保持率达到66.1%,经过1000次循环充放电后,其容量仍保持93.6%。
2013年03期 v.19 42-4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阅读次数:1008 ] - 赵家云;赵跃武;
分析了云南2种高变质褐煤的基本性质,确定干馏入炉褐煤粒度为6~25 mm。采用外热式干馏工艺,对试验褐煤进行热解改质加工研究。结果表明:煤样1和煤样2半焦、煤气、焦油和热解水的平均产率分别为49.42%,51.38%;13.20%,15.36%;8.56%,8.10%;24.18%,23.27%。随干馏终温的升高,干煤气产率增加较多,可燃成分CO和CH4降低,H2则反之,2个煤样的煤气热值基本保持在14~15 MJ/m3。干馏终温为800℃时,生产的半焦性能较好,且煤样1的热解性能指标明显优于煤样2。煤样1具有低硫、高发热量、高比电阻、气孔发达、反应活性大、灰分及含铝量低等特点,干馏产物可作为电炉冶炼的炭质还原剂;煤样2除灰分偏高外,其余质量指标均与煤样1相似,其半焦可用作水泥、制糖、烤烟等领域的烟煤替代燃料。
2013年03期 v.19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阅读次数:786 ] - 牛玉;王仁章;李福颖;林鹏;洪若瑜;冯文国;
传统甘蔗渣利用率低,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因此研究甘蔗渣的再利用对于保护环境、创造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NaOH碱化甘蔗渣为型煤黏结剂,研究了NaOH质量分数、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对型煤抗压强度和跌落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甘蔗渣制备型煤黏结剂的最佳条件为:NaOH质量分数3%,加热时间2 h,加热温度85℃;此时制备的型煤抗压强度为440.5 N/个,跌落强度78.2%。因此,利用甘蔗渣制备型煤黏结剂是对甘蔗渣利用的新尝试,经NaOH碱化的甘蔗渣稳定性好,制得型煤的抗压强度和跌落强度均较高,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
2013年03期 v.19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阅读次数:735 ] - 高岩;鲁光辉;
通过对玉米秸秆和平顶山烟煤在不同粒度及升温速率下的热重分析,说明平顶山烟煤和玉米秸秆最大失重率对应的峰值温度分别为500℃和350℃左右,二者热解温差较大,无法形成协同作用;在达到相同失重量的情况下,热解温度越高,其升温速率也越高。在一定升温速率下,随着粒度的变化,玉米秸秆的热解温度变化不大,而平顶山烟煤的变化相对较大。通过对比实验1(将样品从常温加热至850℃并保温30 min)和实验2(直接放入850℃高温中并保温30 min)的挥发分,说明实验2的挥发性物质比实验1平均值升高约1.75%;随着混合物中煤质量分数的增加,实际挥发物质比理论挥发物质总体有升高趋势,说明生物质的存在对煤的热解有一定程度的协同作用。
2013年03期 v.19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阅读次数:933 ] - 王步花;
煤炭采制样过程中常见问题主要有对采制样岗位的重视程度低,未按标准采制样,人工采制样工具及设备规格不统一,机械化采制样有混样现象等。针对上述问题,从采样和制样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煤堆采样的子样点应按煤堆顶、腰、底分布,一般可按1∶3∶5的比例布点;火车顶部和汽车采样时,尽量采用机械化采样,按照"均匀布点,使每一部分煤均有机会被采出"的原则布置子样点;煤流采样时一般根据煤流量大小,以1次或分2~3次横截煤流断面采取一个子样,输送带采样应尽可能安装输送带机械化采样器。制备分析煤样时,对全水分超过10%以上的煤样,要进行初干燥;制备全水分煤样时首选水分损失最小的方法;制好的煤样应装入密闭玻璃瓶保存。加强采制化管理,规范采制样操作对于提高煤质分析准确性,保障优质原料煤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3期 v.19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阅读次数:691 ]
- 冯现河;
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系统技术及其在城市供热方面的应用情况。文中首先从技术来源、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及应用特点等方面对该系统进行了说明,通过供热能效分析及典型供热案例解析,对该技术的经济和环保特性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论述。通过与热电联产、天然气、水煤浆供热等其他城市供热模式的对比,说明煤粉工业锅炉供热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选址更为灵活,经济性较强,适应性也更为广泛。这为探索新型的城市供热模式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2013年03期 v.19 89-9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阅读次数:752 ] - 冯大任;方斌;
针对国内外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产品近年来的价格走势及相关性,分析全球新的能源价格体系对中国能源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近年来北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导致能源价格体系受到冲击,以美国为主的页岩油气主要开采国对全球能源供应依赖性减弱,北美天然气价格持续下跌,西德州WTI与布伦特Brent原油价差不断拉大;煤炭产能过剩已使美国更多煤炭贸易转向亚洲,并成为拉低中国煤价的重要推手;而国内外能源价格变化对国内煤制烯烃产业也带来复杂影响,只有通过产业升级才能形成中国煤化工产业核心竞争力。
2013年03期 v.19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阅读次数:527 ] - 李雪飞;
从开发烟气脱硝吸附剂的角度,研究了活性焦吸附脱除NO的性能,考察了活性焦自身性质及反应条件对其脱除NO的影响。结果发现:活性焦产品的灰分和强度指标可以初步判断其脱硝性能,内蒙古太西活性焦脱除NO效果较好,与两种商用活性焦相比,其脱硝效果处于两者之间。随着反应空速降低,O2含量增加,NO转化率逐渐增加,O2含量增加至8%后,NO转化率增加趋于平缓。
2013年03期 v.19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阅读次数:782 ] - 苏建民;
通过分析135 MW循环流化床锅炉尾部烟道安装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工程应用,研究了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对静电除尘器性能及机组经济性的影响。通过烟气余热加热汽机凝结水,使烟气温度下降了35~40℃,凝结水温度上升了40~50℃。研究表明:随着烟气温度下降,飞灰的比电阻也相应减少,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明显提升,当通过除尘器的烟气温度在106℃左右时,除尘效率达到99.89%,烟气粉尘排放质量浓度小于30 mg/m3;同时,余热回收排挤部分低压加入器的抽汽份额,使汽机等效焓降明显增加,机组发电标煤耗约下降了2.8 g/kWh。
2013年03期 v.19 102-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阅读次数:725 ] - 雷瑞;付东升;李国法;孙欣新;袁聪;郑化安;
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角度,介绍了粉煤灰堆存的危害和国内外粉煤灰综合利用概况。分别从粉煤灰筑路回填,生产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水泥、混凝土、粉煤灰砖、新型墙体材料等建筑材料,高附加值矿物提取、废气废水治理及农业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出发,综述了国内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针对中国粉煤灰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国家政策导向,提出了中国粉煤灰综合利用应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推广粉煤灰利废建材生产、推广采用粉煤灰筑路等建筑工程技术、推进高附加值矿物提取技术产业化等技术发展趋势。
2013年03期 v.19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阅读次数:1058 ] - 徐尧;
GB/T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烟尘的排放质量浓度由原来的50 mg/m3变为30 mg/m3,电厂原有的电除尘器排放不达标,需进行技术改造。电袋复合除尘器和脉冲布袋除尘器是电厂常采用两种改造方式。从工艺流程、结构形式、设备造价、运行成本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电袋复合除尘器改造工程量小,可显著降低改造成本,但存在运行费用高,系统复杂等缺点。脉冲布袋除尘器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对于新建项目,宜选用脉冲布袋除尘器。
2013年03期 v.19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阅读次数:6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