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1006-6772 

CN:11-3676/TD

主管: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主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编:解强

副主编:史翊翔  赵永椿   段伦博  曹景沛

执行主编:代艳玲

责任编辑:

常明然,010-87986452 

白娅娜,010-87986451 

张鑫

编辑出版:《洁净煤技术》编辑部

地 址:北京朝阳区和平里煤炭大厦12层(100013)

电话:(010)87986452/87986451

网址:www.jjmjs.com.cn

电子信箱:jjmjs@263.net

印刷:北京联合互通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国内发行:《洁净煤技术》编辑部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国外代号:1430Q

广告发布登记号:京朝市监广登字20200056号


洗选加工

  • 选煤厂浓缩机消泡试验研究

    亓欣;匡亚莉;

    针对新巨龙选煤厂浓缩机泡沫聚集、不易消除的问题,对煤质、浮选药剂制度、煤泥水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泡沫聚集的原因为浮选入料中含有的黏土矿物导致细泥夹带,恶化了浮选效果;不合理的浮选药剂制度和煤泥水工艺流程导致浓缩机内浮选药剂残留;旋流器溢流带入的低灰煤样在浓缩机内残留浮选药剂的作用下发生了分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浮选柱前增加浮选煤浆预处理设备以提高浮选效率;旋流器溢流进入浮选,或单独沉降;制定合理的浮选药剂制度以减少浮选药剂残留;浓缩机增加泡沫挡板,阻挡泡沫,增加泡沫中细煤泥沉降时间。

    2013年02期 v.19 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阅读次数:1087 ]
  • 保德选煤厂北部粗煤泥回收系统的改造

    冯来宏;周瑞通;

    保德选煤厂北部区所用筛网沉降式离心机适宜+0.045 mm粗煤泥处理,而目前该厂采用的煤泥水处理方法使部分-0.045 mm细煤泥成为筛网沉降式离心机的入料,部分细颗粒在系统内循环,造成细泥聚集,恶化了煤泥水性质。针对以上问题,选煤厂采用水力旋流器与螺旋分选机配合使用,更换363,364弧形筛筛网孔径为0.15 mm,螺旋分选机的轻产物直接进入筛网沉降式离心机的改造方案,从而改变筛网沉降式离心机入料粒度组成,改善离心机工况,进而提出了适合选煤厂煤质特征和产品结构的粗煤泥回收系统,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013年02期 v.19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阅读次数:708 ]
  • 黄玉川煤矿选煤厂入选方式经济性研究

    仝莉;

    黄玉川煤矿选煤厂是神华亿利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黄玉川煤矿配套新建的一座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型选煤厂,目前正处于联合试运转阶段。本文根据黄玉川煤矿选煤厂的实际情况从经济性方面探讨其入选方式。依据原煤年产量及煤种,结合煤矿投产安排,以4号煤单独入选、4号煤和6号煤以不同比例混合入选,以及分级后不同粒级的入选情况拟定出11种方案,经成本计算及各方案的经济概算,确定出入选方式为配煤分级入选(4号煤和6号煤按4∶6混合后的原煤25 mm分级后洗选,其中200~25 mm块煤入选,25~0 mm末煤不洗选,煤泥掺入商品煤中)。

    2013年02期 v.19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阅读次数:795 ]
  • 青龙寺煤矿选煤厂选煤工艺的确定

    黄开林;

    以青龙寺煤矿5-2,3-1煤为研究对象,通过筛分试验、浮沉试验对试验煤样可选性进行了研究。根据青龙寺煤矿原煤具有高发热量、低硫、中高-高挥发分、较高-高热稳定性、高抗碎强度、较难磨、化学反应性强等特性,确定了选煤厂主要产品结构。通过对是否进行粗煤泥分选和细煤泥干燥的讨论,得出粗煤泥不分选和细煤泥干燥的方案。最后结合选煤厂原煤分选粒级、选煤方法等,确定选煤厂采用50~0 mm原煤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0.50~0.25 mm粗精煤和粗中矸煤分别回收后掺入精煤和中煤;-0.25 mm细粒煤加压过滤机及压滤机联合脱水,脱水后细煤泥可直接掺入中煤或矸石,也可部分或全部进入干燥系统干燥的联合回收工艺。

    2013年02期 v.19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阅读次数:669 ]
  • 谢桥煤矿新建选煤厂的设计特色

    张军;赵梦生;

    谢桥煤矿新建选煤厂是一座现代化选煤厂,已是淮南矿业集团旗下的一面旗帜。该厂具有设计合理、工艺灵活、技术先进、系统可靠、布置紧凑、高效低耗、整体配套、管理方便、效益优先等特点。另外,多功能洗水净化再生工艺技术在本厂成功应用,为保持全厂洗水平衡,实现洗水彻底闭路循环,达到零排放,提供了可靠保证。本文从选煤工艺、系统配置、工艺布置(包括总平面布置、主厂房布置及浓缩车间布置)等环节着手,剖析本厂的设计特色。

    2013年02期 v.19 15-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阅读次数:564 ]
  • 龙山选煤厂高灰细煤泥回收方法研究

    宋景玲;

    近年来,随着煤炭洗选深度的增加和煤质赋存条件的变化,煤泥水中高灰细泥含量不断增加,用常规的方法回收煤泥越来越困难,常用的圆盘过滤机和板框压滤机在部分选煤厂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一种新型脱水设备——带式压滤机在高灰细泥的煤泥水回收中显露头角。龙山选煤厂建厂15 a来,厂内煤泥由板框压滤机回收,循环水质量浓度一般在400 g/L以上,一直困扰正常的选煤生产。2010年经过技术改造,由带式压滤机代替板框压滤机回收煤泥,经过1 a的生产使用效果很好,洗水质量浓度降到10 g/L以下,真正实现了厂内选煤用水的闭路循环,提高了精煤产率,净化了周围环境。

    2013年02期 v.19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阅读次数:652 ]
  • 煤泥水处理系统的优化

    王光泽;宋万军;张宁;

    神华神东保德选煤厂北部区于2010年建成投产,选煤厂工艺和管理先进。保德选煤厂就煤泥水系统进行了多次调试学习,优化改进,以适应恶化的煤质条件。先后使用一段浓缩、混合回收,两段浓缩、两段回收等基本流程,并针对实际使用中煤泥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优化煤泥水处理流程,提高了煤泥水处理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充分发挥筛网沉降式离心机和板框压滤机各自优点,保证循环水浓度达标,降低产品水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3年02期 v.19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阅读次数:746 ]

煤质技术

  • 煤气脱汞剂的研究进展

    韩洁茹;常丽萍;王建成;韩丽娜;鲍卫仁;

    粗煤气的净化是制约煤气化技术应用的瓶颈之一,在煤气化过程中煤中的部分硫、氮和挥发性重金属会随着气化产物一起迁移进入气相中,而影响气体的进一步利用,必须对其进行高效脱除,特别是还原性煤基气体中单质汞的脱除。本文对目前已有的脱汞技术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载硫活性炭、金属氧化物及贵重金属负载型吸附剂等,并对煤气脱汞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活性炭吸附法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技术,但是成本较高,有效脱汞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50℃;以氧化铁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吸附剂在150℃下具有较高的脱硫脱汞能力;贵金属吸附剂在中温(200~350℃)脱汞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且有一定的耐硫性。煤气脱汞与其它污染物(如硫、氯等)联合脱除被认为是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技术。

    2013年02期 v.19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阅读次数:738 ]
  • 中国型煤专利技术分析

    朱红龙;张亚飞;郭丽玲;黄光许;张传祥;

    型煤技术适合中国国情,是鼓励发展和推广的洁净煤技术之一,而专利是技术发展的最好体现。对1986—2012年中国型煤相关专利进行了检索、统计、分类,分析探讨了民用型煤、锅炉型煤、造气型煤、生物质型煤、型煤黏结剂、型煤生产工艺及设备等型煤专利技术。结果表明:中国型煤技术各个时期侧重点有所不同。民用型煤在不发达地区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锅炉型煤推广应用较为缓慢;造气型煤是中国型煤技术研究的重点,已逐步从实验室研究向工业试验和实践生产转变,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生物质型煤已成为中国型煤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型煤生产工艺及设备、燃用型煤锅炉等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2013年02期 v.19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阅读次数:853 ]
  • 大型压球机用于褐煤干燥后的高压成型

    严瑞山;

    简要介绍了褐煤干燥后高压成型工艺,大型压球机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褐煤干燥后的高压成型。通过大型压球机,将干燥后的粉状褐煤制成具有一定粒度和密实度的球团,有效解决储存过程中安全、环保及运输成本等问题,从而更好地利用褐煤干燥后产生的大量粉煤,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大型压球机的使用使企业获得了更好的效益,褐煤的应用更加广泛。

    2013年02期 v.19 34-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阅读次数:956 ]
  • 宁东矿区煤质与气化技术的匹配性研究

    潘强;杨红波;任淑荣;

    煤的性质直接影响煤气化工艺的操作参数、气化效率和合成气质量,是煤化工工艺的龙头技术。为了增强煤化工企业选用气化技术的针对性,分析了宁东地区煤质特点,并根据宁东地区多种在用的气化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不同的气化技术对煤质的不同要求。宁东地区煤种属于煤阶较低的长焰煤,很多矿区的煤样成浆性能较差,不适合水煤浆气化炉。现在煤气化加压技术主要是水煤浆气化和干煤粉气化技术,选用何种方式气化原料煤起了主要作用。通过一系列对比,特别是对比了各种气化技术对煤种的要求,发现宁东地区现在已开采出的煤种中只有羊场湾煤适合制备水煤浆,而其它煤质更适合采用GSP干煤粉气化技术。

    2013年02期 v.19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阅读次数:725 ]
  • 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特性分析

    王许涛;张百良;

    作为一种由秸秆转化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有许多优点。文中分析了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的资源特性、物化性质、燃烧特性和技术经济特性。发现生物质成型燃料有着较为丰富的资源,成型后密度增加,使运输储存优于原生物质;燃烧特性不失原生物质特性又与煤炭相似,易点燃、燃烧完全,烟尘中的CO2,SO2,NOx浓度比煤炭少;但较高的碱金属和Cl含量会导致燃烧时的腐蚀和沉积;当前技术经济性不突出,综合环境效益考虑是一种不错的补充能源选择。

    2013年02期 v.19 39-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阅读次数:973 ]

转化利用

  • 煤结构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袁明;蔺华林;李克健;

    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煤炭,首先对煤的组成结构模型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煤化学结构模型、物理结构模型和综合结构模型等。介绍了煤组成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详细介绍了溶剂抽提技术、模型化合物和分子模拟技术在煤结构模型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煤的结构模型对反应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掌握了煤的结构模型可以更好地对煤进行洁净转化和利用。

    2013年02期 v.19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阅读次数:810 ]
  • 煤矿甲烷生物转化生产高附加值产物的研究

    朱红威;邵菊芳;陶秀祥;

    中国煤矿甲烷的排放量较高,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减少这些甲烷,提出采用生物方法将其转化,如甲烷氧化菌。甲烷氧化菌是自然界中氧化大气中甲烷最主要的微生物。就中国煤矿甲烷的排放和利用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阐述了甲烷氧化菌氧化甲烷的机理,并就目前利用甲烷氧化菌转化甲烷生产甲醇、聚羟基丁酸(PHB)和单细胞蛋白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

    2013年02期 v.19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阅读次数:639 ]
  • 操作条件对V_2O_5/TiO_2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性能的影响

    姜烨;高翔;吴卫红;张涌新;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V2O5/TiO2催化剂,考察了操作条件对该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典型的SCR反应温度范围(300~400℃)内,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脱硝率(92.7%~98.8%);当反应温度超过400℃时,N2O开始生成,催化剂的选择性下降。空速对催化剂脱硝率的影响与反应温度有关。n(NH3)/n(NO)与催化剂的脱硝率和氨逃逸密切相关。催化剂表现出较广的NO浓度适应性。当O2体积分数超过2%时,可以消除其对催化剂脱硝率的影响;O2是SCR反应过程中被还原活性位再氧化的主要氧源。

    2013年02期 v.19 55-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阅读次数:815 ]
  • 模拟沼气催化裂解制备碳纳米管的实验研究

    王冬冬;谢浩;朴桂林;张居兵;陈丽芳;

    利用自制96%Ni基催化剂,在固定床上对模拟沼气催化裂解制备碳纳米管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混合气、反应温度、CO2浓度对碳析出率及析出产物形貌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CH4浓度同为60%的条件下,当反应温度为500~680℃时,由于受到CO2的消碳作用,CH4/CO2催化裂解碳析出率明显低于CH4/N2;当温度为680~900℃时,CO2的影响基本消除。随着CO2浓度的提高,碳析出率逐渐降低,在模拟沼气(60%CH4,40%CO2)条件下,最佳催化裂解温度为650℃,碳析出率达到215.2%。对样品进行SEM和TEM分析,结果显示用CH4/CO2和CH4/N2催化裂解得到的碳纳米管形貌特征基本类似,在低温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且可产生纯度更高的碳纳米材料。

    2013年02期 v.19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阅读次数:811 ]
  • 褐煤型煤高效防水添加剂的研究

    张飏;王岩;白效言;裴贤丰;

    选取自制的3种褐煤型煤防水添加剂,通过成型及防水等实验研究,对比型煤产品发热量、冷压强度、浸水强度等指标后,优选出最佳褐煤型煤防水添加剂。通过改变添加剂配入量,确定最合理配入比例,并进行规模化生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褐煤型煤高效防水添加剂后,褐煤型煤产品浸水强度可达558 N/个,浸水复干强度可达540 N/个;同时,该防水添加剂还可提高成型褐煤的冷压强度及热强度,且可以降低灰分及硫分等不利组分的含量。

    2013年02期 v.19 63-6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阅读次数:1073 ]
  • 煤调湿技术在炼焦生产中的应用

    赵爱华;

    简要介绍了煤调湿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与煤预热和煤干燥技术的区别。重点介绍了导热油煤调湿、蒸汽煤调湿、烟道气流化床煤调湿以及风动选择分级煤调湿工艺的应用及优缺点。根据实际生产经验,总结出了煤调湿工艺在炼焦生产中的优点。最后简单介绍了国内外煤调湿技术在焦化行业的运用,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2013年02期 v.19 66-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阅读次数:577 ]

煤炭燃烧

  • 低阶煤热解多联产系统评价体系及其指标权重确定

    窦雅玲;刘辉;程靖;李文涛;于洋;

    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煤热解多联产系统评价体系分层结构模型。确定和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并进行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最终建立了技术、经济、环境、社会4个一级指标及若干个二级、三级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其各级指标权重进行排序。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技术指标所占比重最大,依次为环境指标、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二级指标中效率、企业收益、技术成熟度位于前列;最末端的三级指标中,工业化程度指标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输出单位能量废水排放量,最后是企业内部收益率。

    2013年02期 v.19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阅读次数:828 ]
  • 生物质及燃煤混合流化特性的实验研究

    纪括;鄢晓忠;江焯烨;叶兆青;刘凯杰;

    选取典型生物质及煤,基于冷态CFB实验系统进行二组分混合物流化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生物质颗粒不能达到良好的流化效果,但流化效果可以通过在生物质中加入煤改善,随煤量的增加流化效果变好。生物质和煤二组分混合颗粒的比率小于6∶4时,可以达到较好的流化状态,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随生物质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料层高度对混合颗粒的流化特性影响不大。生物质与煤混合流化时的最小流化速度和计算预测值较为接近。

    2013年02期 v.19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阅读次数:728 ]
  • 工业废弃物水煤浆的燃烧特性研究

    尚庆雨;

    采用热天平法对工业废弃物水煤浆进行热重分析,并与未添加工业废弃物制备的水煤浆(原煤水煤浆)的燃烧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工业废弃物水煤浆的挥发分初析温度、燃点、燃烬温度均低于原煤水煤浆,燃烬特性指数Cb均高于原煤水煤浆,说明工业废弃物水煤浆具有燃点低、燃烬性能较好的燃烧特性,为大规模处理工业废弃物提供了技术保证。

    2013年02期 v.19 78-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阅读次数:695 ]
  • 准东煤灰沾污指标研究

    杨忠灿;刘家利;姚伟;

    为了解决乌鲁木齐地区电站锅炉在燃用高沾污性准东煤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炉内受热面结焦和沾污严重问题,首先介绍了德国、美国规定的高钠煤燃烧中的沾污特性指标以及在避免炉膛结渣及受热面沾污方面的经验。根据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对乌鲁木齐周边地区煤种的燃烧试验,重点论述了该地区典型锅炉安全掺烧时的准东煤灰钠含量。结果表明:对于100 MW等级锅炉,煤灰中钠含量值≤2.5%时,对于200,300 MW等级锅炉,煤灰中钠含量≤3.0%时,锅炉都可以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但新建的600,1000 MW等级机组锅炉对于高钠准东煤的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2013年02期 v.19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阅读次数:864 ]
  • 聚羧酸系水煤浆分散剂合成的影响因素

    潘晓懿;朱书全;杨玉立;马伦;卓晓军;张晛;孙威芳;

    以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马来酸酐(MAN)和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主要单体,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羧酸系列水煤浆分散剂。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较多,实验采用正交设计对影响聚羧酸系水煤浆分散剂合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设计确定其显著影响因素及最佳合成条件,即最佳条件:单体配比(n(TPEG)∶n(MAN))为1.0∶2.4,SMAS配比(n(TPEG)∶n(SMAS))为1∶0.32,引发剂质量分数为4%,反应时间40 min,温度为80℃,按此条件合成水煤浆分散剂制备的水煤浆黏度低,稳定性好。

    2013年02期 v.19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阅读次数:800 ]

节能减排

  • 煤制烯烃多联产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

    邢涛;冯亮杰;

    阐述了中国发展煤制烯烃项目的重要性,重点说明了煤制烯烃项目涉及的主要技术以及气化技术选择对煤制烯烃项目的重要性。对比分析了不同煤气化技术联产烯烃、天然气的技术经济情况,分析了采用不同煤气化技术对装置规模、技术路线及技术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块(碎)煤熔渣加压气化技术联产烯烃、天然气优于气流床气化技术。分析认为发展煤制烯烃多联产项目是可行的且前景广阔。

    2013年02期 v.19 88-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阅读次数:713 ]
  • 燃煤电厂主要污染环节分析及污染控制

    杨丽;

    燃煤电厂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噪声和固废等。2011年颁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电力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从燃煤电厂工艺流程出发,对电厂的各个产污环节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的污染控制手段进行了详细介绍。文章提出电厂环境保护系列技术的完善和突破及其在运行过程中有效地监测监管是保证达标排放的关键。

    2013年02期 v.19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阅读次数:673 ]
  • 淮南电厂粉煤灰除铁制取铝硅钛合金原料的研究

    邵群;李森;邱俊斌;邓军;孙宁;刘琪;

    铝硅钛合金具有较高的耐磨性、高温强度和热稳定性,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建筑等工业领域。火力电厂的粉煤灰可以作为冶炼铝硅钛合金的原料,但其中含有能降低合金强度性能的铁元素,必须将其脱出。实验采用草酸和硫酸混合除铁溶剂,对粉煤灰的除铁过程进行正交实验,得到了较好的除铁效果,为除铁工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2013年02期 v.19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阅读次数:794 ]
  • 翻车机间卸煤扬尘捕集回收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刘炜光;

    为了解决翻车机间卸煤时煤尘飞扬造成的现场环境污染,以及对工人身体健康和设备安全运行造成的影响,研制了翻车机间卸煤扬尘捕捉除尘装置。该装置利用风机抽吸作用,在卸煤扬尘处造成负压,将抽风口设在煤斗挡煤墙边缘这个最有利的吸尘位置上,沿翻车机的轴向布置等压吸尘装置,抽吸翻车时产生的粉尘,使粉尘沉降在装置内,沉降净化后,乏气体对空排放,沉降下来的粉尘通过刮板输送机被送回到翻车机下煤斗内。整套装置实现煤粉抑制、捕捉、回收利用自动运行,工艺流程简便,效果明显,改善了作业环境和卫生条件,有利于职工健康和清洁生产,符合国家环保政策,有推广价值。

    2013年02期 v.19 99-10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阅读次数:661 ]
  • 酸雨情况下高砷煤中砷的淋滤特征

    官崎州;沈逸帆;陈铁爻;苏庆平;姜英;连进京;

    对河北某地待开发高砷煤样进行淋滤实验,研究了煤粒大小、酸雨酸度、降雨量以及酸雨类型对原煤中砷的淋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样中的砷在淋滤初期被酸性雨水大量淋出,之后淋出率逐渐减小。对煤样中砷的形态进行分析发现砷主要以硫化物结合态的形式存在,可溶态砷、有机态砷、残渣态砷含量较低。在淋滤过程中主要是可溶态砷被淋出,在有氧化性酸雨的条件下有很少量的硫化物结合态的砷溶出。总体结果表明此煤样虽属于高砷煤样,但在运输、储藏等过程中在酸雨淋滤条件下不会对环境水质造成污染。

    2013年02期 v.19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阅读次数:744 ]

交流园地

  • 德士古全废锅流程辐射废锅结渣原因及改进

    井云环;杨磊;刘洪刚;罗春桃;

    介绍了德士古全废锅流程辐射废锅工艺流程及内部结构,同时对导致德士古全废锅流程结渣的辐射废锅因素,如内部结构、原料煤煤质内水、煤灰含量、煤灰矿物质等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减小辐射废锅换热面积,增大中间通道横截面,加高滴水檐高度,严格控制原料煤的内水含量、灰分、灰熔融性及煤灰中SiO2,Al2O3的含量,对德士古气化炉三流道内外混工艺烧嘴中的环氧喷嘴角度、环氧烧嘴深度、中心氧管深度等方面进行改造,解决了德士古全废锅流程结渣问题。

    2013年02期 v.19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阅读次数:626 ]
  • 双齿辊破碎机齿形结构及布置方式

    肖立春;赵振宇;董俊杰;满国亭;曾令娟;

    基于双齿辊破碎机在煤炭洗选加工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以及煤炭深加工走向精细化的发展形势,通过双齿辊破碎机破碎齿不同的安装结构、齿形结构及其布置方式所对应不同的破碎强度、制造难度、制造成本、使用寿命、检修维护方便度、处理能力、咬料能力、入料粒度、出料粒度、成块率、超粒率以及过粉碎率等各种性能指标的对比,表明科学合理的选择破碎齿安装结构、齿形结构及其布置方式,设计出针对性强、破碎筛分精度高、多方位多角度的满足各种用户使用要求,最大限度提高煤炭利用率,先进的双齿辊破碎机将极大的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使用成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

    2013年02期 v.19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阅读次数:555 ]
  • 刮轮式磁盘机回收尾煤泥中重介质的研究

    陈立;倪明亮;黄沛洋;

    介绍了刮轮式磁盘机的结构、作用原理及优点。分析了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大武口选煤厂产品带介情况和系统研究该厂尾煤泥带介磁性衰减率、粒度特性和物相特性,结果表明:该厂精煤、中煤和矸石带介量均较低,尾煤泥平均带介量高达43.08 kg/t,导致原煤重介质损失量高达2.58 kg/t,其中36%磁性较强但粒度偏小,容易损失;64%是重介质与石英连生体,磁性较弱而容易损失。利用刮轮式磁盘机回收尾煤泥中的重介质工程运行效果表明,刮轮式磁盘机可降低重介质损耗0.70 kg/t,每年可挽回经济损失336万元,且回收得到的重介质磁性物质量分数在85%以上,可直接返回循环使用。

    2013年02期 v.19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阅读次数:580 ]
  • 重介选煤厂生产管道的工艺设计

    刘辉;

    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及煤层开采深度增加,原煤煤质逐渐变差,可选性多为难选煤,因此重介选煤厂越来越多,生产管道在重介选煤厂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研究了生产管道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设计应索要的原始资料,管径及管道壁厚的确定,管材、管件、阀门的选型,管道布置原则,管道的总平面设计和管道的拆分设计的经验总结。同时提出便于管道安装与维护而进行的各项优化设计以及在安装与维护过程中的注意问题。总结了重介选煤厂生产管道工艺设计的注意事项,为重介选煤厂在管道设计时提供参考,同时给出重介选煤厂管道安装及维护过程中的注意环节。

    2013年02期 v.19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阅读次数:631 ]
  • 吴堡地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及利用潜力研究

    杨光华;庾晶晶;潘磊;陈茜;王旭;

    鄂尔多斯盆地近年来成为国内煤层气勘探开发的焦点区域并且取得了较多成果。吴堡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炭资源丰富。通过对吴堡地区煤储层特征、地质构造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剖析,认为该区煤层发育稳定,有效厚度大,埋深适中,Ro为1.14%~1.39%,顶底板封闭性好,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成藏和勘探开发。基于对吴堡地区煤层气地质条件的详细研究,利用体积法计算该区煤层气资源量为3.137×109m3和1.086×1010m3,前者为基于煤田钻孔测定的含气量计算结果,后者为引用前人研究中含气量估算数据。由于煤田钻孔测定的含气量值偏低,资源量计算结果中的后者可信度较高,因此该区煤层气开发前景和潜力十分可观。

    2013年02期 v.19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阅读次数:644 ]

信息检索

  • 《洁净煤技术》杂志征稿简则

    <正>1.《洁净煤技术》杂志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煤炭工业洁净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经国家科委与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专业科技刊物,现为双月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2013年02期 v.19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阅读次数:465 ]
  • 下载本期数据